杠杆配资平台 玄武门之变(5)扔掉体面的傀儡皇帝,武德九年的恐怖秦王
在线配资平台-专业炒股配资网站-股票线上配资平台
在线配资平台-专业炒股配资网站-股票线上配资平台

专业炒股配资网站

杠杆配资平台 玄武门之变(5)扔掉体面的傀儡皇帝,武德九年的恐怖秦王

发布日期:2025-02-08 22:31    点击次数:93

杠杆配资平台 玄武门之变(5)扔掉体面的傀儡皇帝,武德九年的恐怖秦王

武德六年,是李渊拉着李建成和李元吉反抗秦王切香肠的摊牌之年,双方都不装了杠杆配资平台,李建成和李元吉结成政治同盟在河北打造自己地盘,李渊在关中抽冷子废了十二军,准备将李世民这个府兵主席釜底抽薪。

这爷仨就一个态度: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攻城找不着我但功成一定有我!老二你不要欺人太甚!

后面的博弈,与其说是李世民三兄弟的阋墙之争,不如说是李渊作为棋手在苦苦挣扎的去破李世民的局。

由于李世民凭借军功开了天策府,手中有着合法武装,而且人家还领十二卫大将军控制府兵与禁军,面对老二的骑脸输出,李渊对另外俩棋子给的纵容是极其罕见的。

举个例子,李建成居然私自招募了四方骁勇和长安不安定因素两千余人自己批了编制,直接全副武装成了东宫武装,分屯东宫的左右长林门,号长林兵。

(建成乃私召四方骁勇,并募长安恶少年二千余人,畜为宫甲,分屯左、右长林门,号为长林兵)

对于太子募兵这个历朝历代都是必死的事,李渊对此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根本不搭理。

李渊是啥时候睁眼的呢?

展开剩余95%

李建成暗中让右虞候率可达志去河北时候倾心结交的燕王罗艺那调来了幽州突骑三百人,安置在东宫东面诸坊中,准备将来填充进自己官方编制的东宫武装。

直到李建成碰了结交外番的红线,李渊才把李建成骂了一顿,随后把中间的联络人可达志流放了。

(又密使右虞候率可达志从燕王李艺发幽州突骑三百,置宫东诸坊,欲以补东宫长上。为人所告,上召建成责之,流可达志于州)

李元吉的齐王府也是如此,自己私募武装藏匿逃犯李渊根本不管。

(六年,加授隰州总管。及与建成连谋,各募壮士,多匿罪人)

历朝历代的首都兵甲的控制都是极严的,但武德年间除外。

甚至后面政变闹起来的时候武库根本都不是考虑因素,那家伙都是第一时间直扑玄武门来的!

大一统朝代中,武德年间的长安堪称历朝历代武德最充沛的国都,没有之一!

中央的禁卫军(实际控制权在李世民),天策府的秦王军,东宫的太子军,齐王府的齐王军,那家伙一个个都全副武装的互相防着!

李渊三父子集团在能动范围内做到极致了,但别看李渊又是撤了府兵,李建成又在河北弄了根据地,但到了武德七年夏天杨文干造反的时候,李建成极大概率做出了判断,他得动手了,再不动手已经把长安渗透了的李世民就把他彻底当青蛙温水煮死了!

因为起居注中有的地方没有删干净,导致了修史书时史官在参考时会出现矛盾,主流总说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李渊身边的女同志那撒银子,实际上李世民那是多么精明的主儿,他确实和张婕妤有矛盾,但这个打仗永远一线侦查的精明主儿可能不渗透李渊的后宫吗?人家也没少给妃子们扔钱!

这次武德七年七月的杨文干造反,是因为李渊去仁智宫避暑了,李世民和李元吉陪同,李建成在李元吉走之前说:秦王是大款,他没少给诸妃花钱,我不能再等了,现在我太子监国留守长安,安危之计决于今日!李元吉说:有理!随后命心腹尔朱焕、桥公山带了铠甲给杨文干,命其兴兵。

(华阴杨文干素凶詖,建成昵之,使为庆州总管,遣募兵送京师,欲为变。时帝幸仁智宫,秦王、元吉从,建成谓元吉曰:

秦王且遍见诸妃,彼金宝多,有以赂遗之也。吾安得箕踞受祸?

安危之计决今日。元吉曰:善。乃命郎将尒朱焕、校尉桥公山齎甲遗文干,趣兴兵)

然后,有意思的地方出现了,李建成派去干这玩命活儿的尔朱焕这帮人半路怂了,刚到了豳州(治今彬县)就跳反上报了,宁州人(治今宁县)杜凤也把这事汇报了,史料的原文是:

焕等惧,至豳乡白反状,宁州人杜凤亦上变。

注意,最逗的是那句

“宁州人杜凤亦上变”

这帮人走到豳州还没把信物交给杨文干了,杨文干还没得到消息了,但宁州已经有人举报了,来看一下细节位置图。

是不是很逗,有没有感受到背后李世民恐怖的操控感。

随后李渊遣司农卿宇文颖驿传召杨文干,这个人跟李元吉关系好,面对还没咋地就暴露的造反,早就被拉到一条船的李元吉命宇文颖把这事跟杨文干泄底了,事已至此鱼死网破啦!杨文干得到通知后仓促起兵造反。

(帝遣司农卿宇文颖驿召文干,元吉阴结颖,使告文干,文干遽率兵反)

李渊随后的反应很有意思,虽然李建成是匪首,他同伙都招了,但老李只是下诏抓了王珪、魏征及左卫率韦挺、太子舍人徐师谟、左卫车骑冯世立这几个太子的核心班子,打算杀了帮李建成灭口顶罪。

(帝以建成首谋,未忍治,即诏捕王珪、魏征及左卫率韦挺、舍人徐师、左卫车骑冯世立,欲杀之以薄太子罪。乃手诏召建成,建成惧,不敢往)

李渊从最开始就直接给李建成去信号了:

你小子想阴老子,但老子已经把事限定在你那几个心腹了!老子想保你!

结果李渊这个手诏把李建成吓懵了,徐师谟劝他赶紧举兵已经图穷匕见了!詹事主簿赵弘智则力谏李建成损车服轻身前往谢罪,李建成抉择后于是带着自己的班子去找李渊了,半路上把班子扔了,自己前来谢罪,进门就请死然后往死里磕。

(乃手诏召建成,建成惧,不敢往。师谟劝遂举兵,詹事主簿赵弘智谏建成损车服,轻往谢罪。乃诣行在所,未至,屏官属,径入谒,叩头请死,投身於地,不能起)

这有两种可能的情况:

1、李建成明明干的是造反的事,结果心理素质实在是不过关,你爹要抓的是你的心腹,是想保你的,你结果你自己不出息。

2、更可能的情况,是李建成不相信自己的所谓心腹们了,派去搞联络的都被人渗透跳反了,这帮被抓起来后极大概率不会帮自己扛,要是自己先把他们灭口就做实了自己的造反,身边的班子也不会再跟自己混,综合权衡后,只剩自己去自首这一条路了。

这就让李渊很为难了,直接大怒,你连狡辩都省了直接谢罪了,随后把李建成当政治犯抓起来了,这个时候消息传来,杨文干已经推进到了宁州,李渊大惊后连夜率队伍往南跑出了山。

(帝怒,夜囚幕中,使兵卫守)

李渊随后跟李世民合计这事,李世民道:

杨文干就是个瘪犊子,他现在身边的下属应该已经杀了他了,就算没动手,去个人就能灭了他。

(《旧唐书》:太宗曰:文干小竖狂悖,起兵州府,官司已应擒剿。纵其假息时刻,但须遣一将耳;《新唐书》:召秦王问计,对曰:文干竖子耳,官司当即禽之,就使假刻漏之久,正须遣一将可办)

两唐书记录一致,李世民的意思是:

眼下我不想走,我得看着你处理这事,你个老小子最早那手诏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啥算计吗?

另外注意李世民这句

“起兵州府,官司已应擒剿”

无论是前面的太子党告密,还是宁州人未卜先知,还是他预言了杨文干的结局,人家从头到尾跟导演一样的极致掌控。

李世民觉得,如此局面了,他爹应该当个体面人了,您老快把棋盘收了吧,提笼架鸟的遛早更适合您。

随后您猜怎么着?

李渊再次使出拿嘴当腚的神功,信誓旦旦说道:这事关系建成,恐怕不是那么轻松,还是得你去,你回来就当太子,让建成去蜀地当王,他将来要是不听你的,你灭他也容易。

(帝曰:事连建成,恐应者众。尔自行,还,吾以尔为太子,使建成王蜀,蜀地狭,不足为变,若不能事汝,取之易也)

听上去极其真诚,连可行性方案都说出来了,都由不得你不信,况且李渊是天子啊,已经承诺李世民了,而且李建成已经办成铁案了,李世民决定再信他爹一次,出发了。

从长远政治考量来说,武德年间的秦王次子大功的政治死局在此刻已经解决了,太子李建成干啥啥不行还自绝于人民,随后李世民带兵就去宁州了,然后剧本如李世民所说杨文干被部下所杀,李世民还把宇文颖带了回来。

(秦王率众趣宁州,文干为其下所杀,以其首降,执宇文颖送京师)

啥意思呢?

这是要用宇文颖打掉李元吉。

武德六年到武德七年七月,这一年半中,李世民做了一个相当高明的局儿,通过挤兑李建成造反让他自绝于大唐的一窝端了太子集团,随后名正言顺的成为太子,没有任何火并与屠杀,东宫之位顺利交接,大唐的统序就此名正言顺的夯实了。

既是实至名归的国父,又是毋庸置疑的太子。

但是,李渊不认命!

他继上一次李世民成为府兵主席后拿立太子稳住他之后,又一次拿立太子这事忽悠了李世民。

李世民走了之后局面马上出变化了,据说是李元吉与嫔妃轮番替李建成讲情,三面骑墙的封德彝(李渊、李世民、李建成)又在外朝设法解救李建成,李渊这时候一看到台阶马上变了主意,最终把李建成以兄弟关系不好的罪过骂了一顿后就让李建成回长安了,将罪责推给了太子中允王珪、左卫率韦挺和天策兵曹参军杜淹,把这仨流放了。

(《旧唐书》:太宗既行,元吉及四妃更为建成内请,封伦又外为游说,高祖意便顿改,遂寝不行,复令建成还京居守。惟责以兄弟不能相容,归罪于中允王珪、左卫率韦挺及天策兵曹杜淹等,并流之巂州。《新唐书》:秦王之行,元吉及内嬖更为建成请,封德彝亦阴说帝,由是意解,复诏建成居守,但责兄弟不相容,而谪王珪、韦挺、天策兵曹参军杜淹於远方)

那位跟李元吉关系好的宇文颖回来后也没再张嘴,被李渊给砍了,李元吉也被保下来了。

(性贪昏,与元吉厚善,故豫文干谋。事败,帝责曰:朕以文干叛,故遣卿,乃同逆邪?颖无以对,斩之)

总之,李渊还是如他最开始的手诏打算一样,把错让李建成的手下担了,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这次杨文干事件中,有两个人要专门说一下:

一个是封德彝,这货是杨广旧臣,其工于心计是曾经得到杨素叹服的级别。

(素退问伦曰:“卿何以知之?”对曰:“至尊性俭,故初见而怒,然雅听后言。后,妇人也,惟丽是好,后心既悦,帝虑必移,所以知耳。”素叹伏曰:“揣摩之才,非吾所及)

这货的名声在隋就很臭,杨广完蛋后投票到了李渊这,最开始老李骂了一通,但人家以“秘策”献于李渊后,老李又“悦”了,后来直接入了中书省。

这货在李世民、李渊、李建成三面都下注,三面都劝赶紧动手。

(封伦亦潜劝太宗图之,并不许。伦反言于高祖曰:秦王恃有大勋,不服居太子之下。若不立之,愿早为之所。又说建成作乱,曰:夫为四海者,不顾其亲。汉高乞羹,此之谓矣)

准确的说,封德彝后来连李元吉那都没忘记留后路。

(及与建成连谋,各募壮士,多匿罪人。复内结宫掖,递加称誉,又厚赂中书令封伦以为党助)

他真的很重要吗?

谈不上,就是个四面下注的政治掮客,眼下已经注定是胜者斩草除根的局面,他选了貌似最稳妥的打法。

在这种人的眼中,啥玩意都是概率,他永远要给自己留下对冲风险的基金。

但是,他算漏了一件事,

李世民是成本之神,后面东宫的班子基本上都给了改过自新的机会,人家以极其宽广的心胸选择了大体面,结果他的那些秘密就有了本不该留下的活口。

这货死的相当及时,贞观元年就死了,他死后被从东宫典书坊就跟着李建成的太子右卫率府铠曹参军唐临给揭发了,最终这货的官爵和封邑被全部削去,谥号改为了“缪”。

第二个人是,天策府的杜淹。

李渊拿杜淹的人事问题做了文章。

这个杜淹是隋的御史中丞,后来又是王世充的吏部尚书,然后这个杜淹与侄子杜如晦不合适,窜动王世充弄死了杜如晦他哥,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在王世充那上班也因此被囚。

(如晦弟楚客,少随叔父淹没于王世充。淹素与如晦兄弟不睦,谮如晦兄于王行满,王世充杀之,并囚楚客)

等李世民平洛阳后,杜淹本来要被处死,但杜如晦之弟给这畜生叔叔求情了,说叔叔已经害死了大哥,冤冤相报何时了啊!杜如晦随后觉得是灰就比土热,最终还是求情从李世民那保下了这个叔叔。

(洛阳平,淹当死,楚客泣涕请如晦救之。如晦初不从,楚客曰:“叔已杀大兄,今兄又结恨弃叔,一门之内,相杀而尽,岂不痛哉!”因欲自刎。如晦感其言,请于太宗,淹遂蒙恩宥)

有的时候,这仇结了,他自己就会启动黑暗森林法则,杜淹随后因为久不升职就准备走李建成的门路了,结果被十处敲锣九处有他的当时负责选官的封德彝把这事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担心李建成得到杜淹会对李世民造成威胁,随

后将杜淹举荐为了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

(及洛阳平,初不得调,淹将委质于隐太子。时封德彝典选,以告房玄龄,恐隐太子得之,长其奸计,于是遽启太宗,引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

李渊最后定性,是兄弟间不合适,处理的太子身边的人之后还牵连了这个跟李世民铁杆杜如晦有仇,还有投太子前科的杜淹,那意思这小子跟李建成谋反这事有关系,也掺和了。

李渊这样干能有啥好处呢?

杜淹无论怎样是你天策府的编制,捎带脚这板子能扫到你李世民身上。

李渊打了李建成大板子,李元吉中板子,李世民小板子,随后和稀泥准备这事就那么过去了。

杨文干事件之后,李世民彻底探明白了李渊的底。

李建成造反人证物证俱在,匪首都自首了,这么铁的案子,你答应换太子的金口玉言,最后变成了个这?

他爹对他明牌了:对不起老二,我不能没有你哥哥在前面挡着,哪怕犬子已经狗急跳墙了,但你对于犬父来讲更可怕!

这么丝滑的台阶都给你递过去了,但李渊不体面。

犬父啊犬父,你那点小心眼子啊,你是忒不讲究了,那就只能帮你体面了。

来说一下李世民对这件事的态度。

1、继续相当可怕的咬人的狗从来不叫,永远胸有惊雷但面如平湖。

2、对于这次被牵连进去的杜淹,李世民赠了他三百两金子。

(武德七年,庆州总管杨文干作乱,辞连东宫,归罪于淹及王珪、韦挺等,并流于越巂。太宗知淹非罪,赠以黄金三百两)

知道你被冤枉的,我也不管你的前科,你是我天策府的人,我这永远给你兜底,我的人我永远不让你白跟我一场。

此事之后李渊感觉到了强烈的后怕,在杨文干造反和稀泥的转过月,借着突厥又来闹腾有人劝谏的由头李渊居然要迁都了。

有人劝李渊:突厥之所以屡犯关中,就是因为我们的人口与财富都集中在长安的缘故。如果烧了长安不在这里定都,那么胡人自然就不来了。对于这个极度可笑的议案,李渊相当认真的派中书侍郎宇文士及越过终南山来到南阳盆地找定都的地方。

(七年秋,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自原州入寇,侵扰关中。有说高祖云:只为府藏子女在京师,故突厥来,若烧却长安而不都,则胡寇自止。高祖乃遣中书侍郎宇文士及行山南可居之地,即欲移都。萧瑀等皆以为非,然终不敢犯颜正谏)

首先,李渊是多么的无奈,这件事他安排了宇文士及去做。

宇文士及是他的外戚,但人家更是李世民的铁杆,虎牢关之战是第一个冲阵的,后面参加了玄武门之变。

李渊实在是没人能用了,已经让李世民渗透成筛子了。

而且这个迁都理由很逗,如果单纯怕匈奴,他可以去洛阳和河北,那都有太行山做屏障。

但洛阳这个李世民的陕东道老窝不能迁都;河北他同样不敢去,因为那是已经对他动过刀子的李建成的铁票仓。

李渊这个大一统之君居然被挤兑的要往南阳盆地跑!

因为这地方是唯一的“无主之地”!

瞅瞅,多么让人替老李心酸的一张图。

瞅瞅,您都这揍性了还掂着玩制衡呢。

你是知子莫若父啊!你是抓住了李世民所谋者大的体面心思一个劲儿的测试底限啊!

武德七年闰七月的这次迁都之议,基本可以看成李世民这个“领十二卫大将军”对长安完全掌控的一个信号。

结果甭看李渊嚷嚷这么热闹,李世民说了一段话就把这事给否了:李世民表示,这他娘的不是理由,臊得慌,不就一突厥嘛!给我两年我把绳索套在颉利的脖子牵他回来,我要是弄不过突厥,再迁都不晚

!(太宗独曰:霍去病,汉廷之将帅耳,犹且志灭匈奴。臣忝备籓维,尚使胡尘不息,遂令陛下议欲迁都,此臣之责也。幸乞听臣一申微效,取彼颉利。若一两年间不系其颈,徐建移都之策,臣当不敢复言)

据说李渊怒了,但人家李世民带着三十多人北上了前线后就把这次突厥的大兵压境给摁下了,回来后说迁都这事给我拉倒,李渊也就闭嘴了。

(高祖怒,仍遣太宗将三十余骑行刬。还日,固奏必不可移都,高祖遂止)

后面的两年,极大概率是李世民改史的重灾区。

因为李世民此时已经极度优势了,李渊但凡有办法,他不会如此牵强的提出迁都山南的事,但后面两年,李世民将自己改成了一个巨大的受害者。

李世民在李渊不体面后开始彻底往挤兑死他爹的方向去发展,越来越强势,根本不是那种受气包的传统印象,比如武德八年的五月,李唐重新复置了十二军府兵!

(初,上以天下大定,罢十二军。既而突厥为寇不已,辛亥,复置十二军,以太常卿窦诞等为将军,简练士马,议大举击突厥)

之前为啥要罢?

因为李世民是十二卫大将军的府兵主席。

所谓的“罢”,极大概率根本谈不上,真罢的了他不会迁都,迁都就是因为府兵还是控制不了,在关中待着始终头上悬着剑。

所谓的“复”,不过就是无可奈何后的又一次打脸追认。

又半年后,李世民再次完成了巨大突破,武德八年十一月十三,加李世民中书令。

李世民拿下了三省中草拟诏令的中书省!

当然,李渊还安排了李元吉同时升任侍中做制衡。

制衡依旧,但越来越无力。

这个侍中是干啥的呢?

上史书原文:

侍中之职,掌出纳帝命,缉熙皇极,总典吏职,赞相礼仪,以和万邦,以弼庶务,所谓佐天子而统大政者也。凡军国之务,与中书令参而总焉,坐而论之,举而行之,此其大较也。

侍中是门下省长官,瞅着“

佐天子而统大政

”挺牛的,但门下省的封驳权实际上是由皇帝的权威延伸出来的。

李渊这皇帝手里还实质控制啥呢?

而且李世民和李元吉提拔的三天前,十一月初十,李渊还任命了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为代理检校侍中。

(庚子,以天策司马宇文士及权检校侍中)

所以准确的说,门下省人家李世民也有人!

三省在这个时候已经被李世民打通了!

关中府兵恢复了,中书令又成李世民的了,随后武德九年的上半年,史书中受尽委屈的李世民再度大幅度进步。

武德八年十一月的《秦王齐王兼中书令侍中》的诏书中,李世民的官职是天策上将、太尉兼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十二卫大将军、中书令。

拿下了中书令,之前的益州道行台尚书令的岗位又没了,但是半年多后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成功后,李渊下达立李世民为皇太子的诏书《立秦王为太子诏》中,李世民的岗位又变成了“天策上将、太尉、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领十二卫大将军、中书令”。(

储贰之重,式固宗祧,一有元良,以贞万国。天策上将太尉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领十二卫大将军中书令上柱国秦王世民······)

这意味着,在史书中被挤兑到墙角的李世民在随后的时间中虽然仅仅失去了一个“司徒”的虚衔,但他不仅拿回了益州道行台尚书令,还又补上了最后一个短板,管蒲、虞、芮、邵、泰五州的蒲州都督,河东地区成李世民的了。

咋达成的呢?

还是那句话,天下是打下来的。

武德八年七月,突厥再次整个北境全面入寇。

七月二十五,李世民出屯蒲州,驻兵备突厥。

(丁巳,命秦王出屯蒲州以备突厥)

这次李世民去了蒲州的同时,李渊派李建成去了幽州,手法继续很艺术。

(突厥寇定州,命皇太子往幽州,秦王往并州,以备突厥)

八月初一,突厥越石岭,进入并州;

八月初二,另一路入寇灵州;

八月初六,入寇潞、沁、韩三州。

此一战,李元吉的并州诸军都不好使,被打的很没有面子,最终还是李世民的虎将们去平的事。

李靖带着江淮兵赶来救了场子。

(八年,突厥寇太原,以靖为行军总管,统江淮兵一万,与张瑾屯大谷。时诸军不利,靖众独全。寻检校安州大都督)

李世勣被安排为行军总管在太谷打跑了突厥。

(八年,突厥寇并州,命勣为行军总管,击之于太谷,走之)

这二位爷到场后,突厥打不动就遣使求和撤军了。

此战之后,李靖在转年去灵州直面突厥做了灵州道行军总管;李世勣具体行踪不详,但玄武门之变后迅速成了并州都督,大概率在并州驻军后就没走。

这俩是李世民的铁杆,别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的征求这俩意见俩人不表态然后李世民还胸怀宽广的看重二人

(世民犹豫未决,问于灵州大都督李靖,靖辞;问于行军总管李世勣,世勣辞;世民由是重二人)

,但在《旧唐书.李建成传》中明明白白的写了:

是后,日夜阴与元吉连结后宫,谮诉愈切,高祖惑之。太宗惧,不知所为。

李靖、李勣等数言:大王以功高被疑,靖等请申犬马之力。

《资治通鉴》为啥没法单独作为蓝本去讲史呢?

因为像涉及到孝文帝,李世民魏征这种司马光强烈情绪的人物时,他真敢亲自下场去给你楞改。

来看一下此次突厥来犯后李世民的进化。

到了自己做了蒲州都督,李世勣钉进了并州,而且李世民还把一个心腹安排进了一个关键位置。

晋州都督李安远。

先来说一下李安远的忠心背景,他被李建成拉拢过,不好使。

(《旧唐书.李安远传》:后隐太子建成潜引以为党援,安远固拒之,由是太宗益加亲信;《新唐书.李安远传》隐太子将乱,阴使诱动,安远介无贰志,秦王益亲重)

再来说一下他的履历:李安远是绛州起家的,随李世民捅宋金刚,平王世充、擒窦建德、灭刘黑闼、枭徐圆朗,武德六年的时候做了使持节、金、直、南、丰、迁、洵、房六州诸军事,金州刺史(治西城县,今安康市)。

武德八年的时候,李世民要跟李渊摊牌了,李安远被调回长安做了右卫将军,随后又来到了大本营绛州做了晋州总管。

(《唐故左光禄大夫上柱国德广郡公李公墓志》:八年入为右卫将军,以本官授行军总管,权检校晋州都督)

这个晋州总管下辖晋、绛、沁、吕四州。

(晋州,隋临汾郡。义旗初,改为平阳郡,领临汾、襄陵、岳阳、冀氏、杨五县。其年,改杨县为洪洞。武德元年,改为晋州,分襄陵置浮山县,分洪洞置西河县。三年,置总管府,管晋、绛、沁、吕四州)

那三州那么回事,值钱的地方是李安远的大本营绛州,也就是当年李唐的英雄景点。

这个地方除了战略位置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点:

这是整个北国的核心钱袋子!

来看看李唐的人民银行系统:

诸铸钱监:

绛州三十炉

,扬、宣、鄂、蔚四州各十炉,益、邓、郴三州各五炉,洋州三炉,定州一炉也。

诸铸钱监以所在州府都督刺史判之。

副监一人,上佐判之。丞一人,判司判之。监事一人,或参军或县尉知之。录事、府、史,士人为之。

北方:李世民三炉;李元吉三炉;裴寂一炉;

绛州(治今新绛县)三十炉;

蔚州(并州北部,治今灵丘县)十炉;邓州(南阳地区,治今邓州市)五炉;洋州(汉中地区,治今西乡县)三炉;定州(河北地区,治今定州市)一炉。

南方:扬州(治今扬州市)十炉、宣州(治今宣州市)十炉、鄂州(治今武汉市)十炉、益州(治今成都市)五炉;郴州(治今郴州市)五炉。

从这里能看出来李唐对河北的防范有多严密,人口那么稠密的地方就一个官炉。

这也能看出来绛州的位置有多么关键!

它是整个关中、凉州、河东、洛阳、中原地区的唯一一个钱监地区,有着整整三十炉的强大产能。

由于

“诸铸钱监以所在州府都督刺史判之”

所以李安远这个晋州都督实际上是给李世民看着钱袋子的。

至此,来看看武德九年时,李世民的实际权力范围。

我为啥说李世民的改史方向是把自己改成受害者了呢?

因为再怎么改,当年昭告天下的红头文件动不了。

你瞅瞅李世民一年一进步的已经武装到哪了,李世民现在就算给李建成和李元吉搬救兵的机会,河北兵和并州兵都进不了关中!

再说李世民被那爷仨往死里挤兑这就好笑了。

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其实和武德七年的杨文干造反性质一样。

不过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最后已经被逼到墙角后的赌命孤注一掷。

而已杠杆配资平台。

发布于:天津市